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产业及工艺美术产业属性述论(4)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工艺美术的产业属性: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五产业 工艺美术是一种制造活动,它首先是作为第二产业而存在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工艺美

三、工艺美术的产业属性: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第五产业

工艺美术是一种制造活动,它首先是作为第二产业而存在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概念之争,我国民艺学家张道一提出了“造物艺术论”(图14)。“造物”一词的本义指创造万物,人们常称创造万物的神为“造物主”。然而“造物艺术”却并非神所为,而是人所为。人不能让万物从无到有,却能让万物由“坏”变“好”。对人而言,农业是过日子的保证,而工业则是过好日子的保证。所谓造物艺术,就是人通过改变万物的形态、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活动,它显然属于工业的范畴。工业包括手工业和机器工业,造物艺术也就囊括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现代设计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外来的新生事物,张道一却指出,现代设计的“新”只在它的内容;就其性质而言,它在人类“造物”之初就有了。也就是说,原始人制作的石器与现代工业产品在性质上无甚区别。

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1943-)则提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柳先生认为现代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与传统手工艺性质有别。工业革命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革命,就业人口先从农业转向工业,再由工业专向服务业,进而转向第四、第五产业。“造物艺术论”的视点在制造本身;而柳先生则把视点转向了制造业充分发展所带来的产业效应,他一再强调,产品的价值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它所能提供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初,柳先生曾到德国高科技工业重镇斯图加特访学三年,对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的成果感受深刻。回国后,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并提出了“设计事理学”,主张设计师的关注点应从“造物”转向“谋事”(图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成为轻工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柳先生的观点与此十分合拍;然而我国农业人口比例的下降却很缓慢,且廉价劳动力使用广泛,这说明工业化程度仍然较低,所以柳先生的主张在我国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想。

图10 、台湾富士康公司位于郑州的电子厂房内摄于2005年10月,现如今全球有一半以上的苹果手机在这里组装生产。

图11 、香港新开苹果专卖店外摄于2011年9月,条幅抗议苹果公司对其代工厂(如富士康郑州厂)奴役工人视而不见。

图12 、微软公司印度总部印度南部海得拉巴(Hyderabad),2012年11月。可见诸如机场租车场的超大多层停车场。

图13 、2012年印度各邦贫困人口比例深色区域贫困人口比例高达30-40%。

图14 、张道一的《造物的艺术论》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图15 、柳冠中的《事理学论纲》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图16 、水晶宫(Crystal Palace)摄于1854年。由英国人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1801-1865)规建,主要建材为钢材与大片的平板玻璃,1851年初建于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作为第一届世博会(the Great Exhibition)展馆,1852-1854年重建于伦敦希登海姆山(Sydenham Hill),1936年烧毁。1851年,17岁的威廉莫里斯跟随他母亲水晶宫参观世博会,一进展厅就高喊“真是太丑了”(wonderfully ugly),捂上眼睛再也不愿意观看,他此后决心投身于改进日用品的设计事业中。

图17 、苏州镇湖绣娘邹英姿发的微信朋友圈片段体现她在外考察旅行数日后,又想回家绣花了。图片为她的刺绣作品。

“造物艺术论”倾向于将“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看成是一回事,认为二者只是造物艺术的不同称呼而已;而柳冠中则视“工艺美术”为传统手工艺,认为它属于前工业时代。的确,在柳先生回国创建“工业设计系”的年代,汉语“工艺美术”一词的含义已经萎缩,但若追根溯源,却会发现“工艺美术”的本义与Design完全一致。“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所带来的“工艺美术”(Artsamp;Crafts)并不属于前工业时代,恰恰相反,它是工业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确切地讲,是大工业产品首次全面进入百姓生活后所带来的产业反应。莫里斯不能容忍大工业产品,不是因为这些产品本身不强大,而是因为它们成了生活中的“怪物”(图16),不能提供让人满意的服务。让产业从“制造”走向“服务”,正是“工艺美术”的初衷,这与柳冠中的主张恰恰是一致的。

“工艺美术”的本义——或者说Design的本义——旨在让生产走向生活。莫里斯主张恢复手工艺,表面上是要倒退到前工业时代,实质是在工业时代寻求生产与生活的统一。大工业生产强调细化分工,劳动者往往成了只干一项活的“专家”,在操作机器的过程中,工人一定意义上也成了“机器”(图10、11)。生产的过程成了劳动者为了谋生而忍受痛苦与乏味的过程。莫里斯心目中的手工艺却不是这样,它远离机器,不受制于细化的分工,能让劳动者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综合地发挥聪明才智,从而获得快乐与自信。莫里斯认为,他身边的大工业产品之所以不让人愉快,是因为制造这些产品的人本身不愉快,只有愉快的劳动者才能创造出令人愉快的产品。换言之,生产劳动与生活享受并不矛盾,它们的理想状态是融为一体(图17)。莫里斯认为艺术就是“劳动的快乐”,只有通过快乐的劳动,物质产品才能成为“艺术品”。从中我们看到了第五产业的基因。科技越发展,工艺美术就越会显出其第五产业的属性,在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工艺美术很大程度上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1/0402/764.html

上一篇:高台魏晋墓壁画农牧图研究
下一篇:碛口老人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