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台魏晋墓壁画农牧图研究(3)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7 魏晋·牧马、骆驼图(高台县博物馆藏) 高台县骆驼城土墩墓群M2墓室北壁中部的壁画砖中,内容主要表现放牧场景,其中1号砖和4号砖的内容为马群,

图7 魏晋·牧马、骆驼图(高台县博物馆藏)

高台县骆驼城土墩墓群M2墓室北壁中部的壁画砖中,内容主要表现放牧场景,其中1号砖和4号砖的内容为马群,2号砖为牧羊图,3号砖为牧驼图,均为一砖一画[14]。出土于高台县骆驼城墓群的牧马骆驼图(图7)则是将牧马和牧驼相结合,画面以白粉涂底,四周施以红彩,画面中间用墨线简单勾勒出手持长鞭的放牧人,着交领短衫,紧腰束带,图中绘有正在吃草的马、骆驼、毛驴等牲畜。此图主要描绘了一位牧人正在草地上放牧,可以看出其放牧种类的多样化。高台不仅有牧马、骆驼图,还有牧羊、牧牛、牧鹿等牲畜觅食的壁画砖,这既说明河西地区畜牧业的发达,也表现了墓主人的富有生活。

图8 魏晋·牧畜图 嘉峪关M1

图9 魏晋·狩猎图 嘉峪关M5

河西地区在秦汉之前,属于少数民族游牧区,畜牧业发达[15]。自汉武帝经略河西以来,不断移民戍边,屯田发展,使河西地区成为绿洲农业区之一。狭长的河西走廊既是一个绿洲农业区又是一个草原畜牧区,嘉峪关魏晋墓葬的牧畜图(图8)中,一位牧人同时放牧羊群和牛群,说明河西畜牧业的数量庞大以及种类的多样化。河西广阔的草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草料,其中野马、野牛、野羊、野兔等动物成为当时人们围猎的对象。从嘉峪关魏晋墓葬的狩猎图(图9)中可以看到猎人放鹰抓兔的过程。猎人手臂或鹰架上的鹰,是专门用来捕捉飞禽走兽的,而这些鹰并非是野生的鹰,而是猎人专门喂养用来狩猎之鹰[16]。

图10 魏晋·射猎图(高台县博物馆藏)

狩猎的场面在画像砖墓中出现的比例是很高的,既有表现豪强地主围猎的壮观场景,也有表现猎手单人单骑百步穿杨本领的画面[9]。高台县苦水口墓葬出土的射猎图(图10),描绘出豪强地主围猎的壮观场景,该砖画面以白粉涂底,右侧绘有三骑并驰,三人头戴进贤冠,分别骑白色、红色、黑色马匹。后面骑红马者手牵一猎犬,骑白马者回顾手臂站立的雄鹰。猎人手臂上的鹰是经过训练,专门捕食飞禽走兽,图中五人骑马呈奔跑状围追猎物。通过高台和嘉峪关魏晋墓葬出土的牧猎图,反映出狩猎既是当时豪强地主的一种享乐生活方式,又是平民百姓的一种生存方式。河西地区出土的诸多牧猎图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壁画砖中人物骑马射猎的场面壮观,反映出河西人们鞍马骑射,民习战事,崇尚武力的民风。

四、结语

高台魏晋十六国壁画墓中的农耕和牧猎图反映出河西当时农牧业经济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经济在生产过程中并行发展。河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措施的完善,确保了河西农业获得丰收,促进了河西与西北游牧区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的交流。河西魏晋壁画墓中,同一墓葬内兼有农耕和牧猎题材的壁画砖大量存在,无论是农耕图还是牧猎图,都象征着墓主人的生活与财富,都是河西魏晋壁画墓中必不可少的题材。农耕牧猎图中的人物图既有汉族形象,又有少数民族的形象,反映了河西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民族大融合趋势以及各民族共同开发河西的历史。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牧业的发达也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

[注释]

①相关研究有施爱民.甘肃高台骆驼城画像砖墓调查[J].文物,1997(12):44-51;李清凌.魏晋十六国北朝各民族政权竞争下的西北经济[J].甘肃社会科学,1995(5):74-78;孙彦.墓葬壁画所见魏晋十六国时期的畜牧业——以河西走廊为例[J].农业考古,2010(4):151-155.

[参考文献]

[1]中共高台县委,高台县人民政府,甘肃敦煌学会,敦煌研究院文献所,河西学院编.高台魏晋墓与河西历史文化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285-289.

[2]俄军,郑炳林,高国祥.甘肃出土魏晋唐墓壁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08.

[4]罗世平,廖旸.古代壁画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62-63.

[5]陈文华.农业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90.

[6]唐晓军.河西走廊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94(1):91.

[7]肖亢达.河西壁画墓中所见的农业生产概况[J].农业考古,1985(2):131-132.

[8]段小强,赵学东.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的《农作图》[J].敦煌学辑刊,2005(2):281.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1/0402/763.html

上一篇:学包装的儿子教老父亲种地
下一篇:产业及工艺美术产业属性述论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