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农技类自媒体应避开的误区,让农技更接地气才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农技类自媒体的意义 以往,农业技术主要通过植保站、涉农厂家来宣导,传统的宣传和传播效率是比较低的,自从有了自媒体,很多农业技术工作者通过公众号、头条号、火山视频

一、农技类自媒体的意义
以往,农业技术主要通过植保站、涉农厂家来宣导,传统的宣传和传播效率是比较低的,自从有了自媒体,很多农业技术工作者通过公众号、头条号、火山视频等互联网工具来做农技科普,在这些工具帮助下,农户在家刷着手机就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知识,虽然方便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梳理总结一下,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二、农技类自媒体走入误区总结
由于自媒体的属性,难免会去追求流量,而对于农业技术来说,更多还是需要严谨、实用性,难免也会出现枯燥性,笔者觉得农技类自媒体走入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不实用或陈旧技术
不实用,就是不了解当前的耕作模式或者种植方法,这很可能与作者参考的资料过于老旧有关,或者现在工具、品种都已经更新换代,已经淘汰了原来的技术,例如我看到有技术员写文章介绍自制磷酸二氢钾方法,这种方法是使用草木灰和磷酸混合水来制作,实际上这是不实用的,主要这几个方面原因:当前禁止焚烧秸秆很难获得草木灰,普通老百姓买不到到所谓“磷酸”,这种方法也析不出晶体磷酸二氢钾,这种技术就像现代人用“钻木取火”方法来获得火种,看起来不错,却没有实际用途。
错误的知识
错误的知识传播是比较常见的,这可能导致种植户出现损失,例如前一段时间我看到某自媒体在告诉种植户使用农药原药来防治病虫,这种方式看起来节省成本,但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很多原药并不溶于水,例如草甘膦原药,只有在做成草甘膦异丙胺盐等才能够使用,某些原药甚至还是高毒的或者制剂毒性较低,例如吡唑醚菌酯这个成分对于水生生物有毒,但制作成微胶囊悬浮剂后比较安全,如果想当然的购买原药兑水来防治病虫害,风险还是很高的。
春暖花开,当下花生等作物即将播种,拌种剂也使用较多,笔者看到某些文章建议农户直接使用喷施型农药制剂来拌种,这种错误知识和方法是很危险的,即便是正规种衣剂,也或多或少对种子出芽有一定影响,普通农药没有成膜剂等助剂,不仅效果差,而且可能会造成药害,这种错误给农户带来损失是不可估量,自媒体应该尽量避免。
违规的技术
违规的操作一般是指不符合相关法律,例如目前蔬菜上已经禁止使用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如果农技自媒体还去推荐种植户使用,这就涉嫌违法了。这方面其实比较常见,例如哒螨灵这个农药从未登记在小麦上,但很多技术员都会推广在防治小麦红蜘蛛上,再比如氟虫氰这个农药成分已被禁10年,可笔者还是经常看到这个农药成分出现在各种农技文章中,违规的技术误导农户用药用肥,而且会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偏方类技术
笔者梳理了一些自媒体账号推荐的一些用肥杀虫方案,发现糖、牛奶、醋等成分推荐比较多,笔者觉得这些都属于偏方类技术,这样的技术效果没法保证,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叶面喷施白糖,很可能会造成蚜虫等小虫泛滥,根施牛奶很难吸收(我们已经撰文科普),超市商城销售醋都加入了氯化钠(不相信可以回家看看醋标签),可能造成盐害,偏方类农业技术不可取,有理论依据的农业技术才靠谱。
三、对于农技类自媒体的建议
尊重科学
尊重科学是农技类自媒体前提,如果为了获取流量传播一些伪科学东西,危害还是较大的,相信大部分平台对于这种情况也会严肃处理。
只做自己擅长的
农业技术是比较复杂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我们不可能掌握所用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精通的领域很关键,这样我们才会减少出错的机会。
找准资料来源
笔者看到很多自媒体的资料来源是搜索引擎,实际上这些资料都是不准确的,有些知识或者数据都是错误的、过时的,建议大家可以在知网等平台搜寻论文之类数据,参考资料建议以专业院校、研究机构文章为主,资料不宜太老旧,部分旧资料不仅不合时宜,甚至也存在错误。
结束语
我们农业助手一直在做农技科普工作,也邀请了多位实践和理论都不错的专家加盟,但这并不能保证我们见解和观点都是正确的,学无止境,农技科普亦是如此。同时笔者觉得农技类自媒体最重要的一个工作是:把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展示出来,以便方便知识和经验的传播和应用,这可能比我们去发掘一些新技术新理论更有实际意义。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zonghexinwen/2021/0210/617.html

上一篇:市农技中心深入结对社区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下一篇: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