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新时期高职院校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4)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曹雅萍.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推广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OL].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2016-10-12] ?MUx1eFl 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ZWR0RnkzbVV

[1]曹雅萍.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推广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OL].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2016-10-12] ?MUx1eFl 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ZWR0RnkzbVViM01 WRjI2SExHK0Z0YkpwcEViUElSOGU=.

[2]王书升.黑龙江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OL].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2016-10-12]. ?JmWWVkdEZ5M21WNzNNVkYyNkg3TzdIOVhFckpFYlBJUjg=.

[3]李英禹.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驱动机制与对接措施研究[D/OL].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2016-10-12]. ?VI4ZVgxTHV4WVM3 RGgxVDNxVHJXTTFGckNVUkwyZlllZHRGeTM=.

[4]张慧慧.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D/OL].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2016-10-12]. ?DOEhkRE pxW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 MMmZZZWR0RnkzbVc3M0FWRjI2SGI=.

[5]秦佳蕾,李国杰.印度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业科技进步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8).

[6]郭晓丽,付国伟.国外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7]赵鑫,李英禹.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政策路径解析与完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8]孙鸿雁,郭翔宇.高校服务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宁夏农林科技,2012(4).

[9]章利华,黄思杰,刘涛.农业高校校办产业服务农业产业化新模式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产业联盟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只有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才能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有序分流转移,进而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理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提供借鉴。一、高职院校在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其本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技术改造,从而推动农业不断发展并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虽然许多高职院校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三农”建设,多方培养涉农专业人才,加强与当地农村及农业企业的合作,但在农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与当地农村及农业企业的合作上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1.高职教育涉农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人才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核心资源,高职院校要助推农业发展,必须培养大量适应农村和农业发展实际的涉农人才,但是,当前涉农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导致人才素质堪忧。具体表现为: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有所偏差。众所周知,推动农村发展的主体是农民,涉农高职教育理应培养有专业技术和市场经济素质的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人才,使其以后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长期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将对涉农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农业管理干部,这与农业产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极为不符。第二,涉农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农业发展实际脱节。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及时根据社会需求尤其是农业发展的实际来安排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农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同程度地存在脱离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倾向,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第三,专业设置落后,没有体现高职特色。许多高职院校在设置涉农专业时,一味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和课程安排,以专业教育模式为主,没有体现高职教育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特征,没有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农人才。2.高职院校与当地农村及农业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从深度上来说,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与所在区域农村及农业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对农业技术的宣传介绍以及对新型农产品和科研成果的推介层面,对科研成果的深层推广和转化不够,导致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较低。从广度上来说,部分高职院校与当地农村及农业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产品和技术推广层面,较少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扶贫等其他形式的合作。高职院校在开展涉农专业科研如申报涉农专业课题、完成计划科研项目时,往往局限在学校内部进行,缺乏与当地农业企业的有效合作。此外,虽然国家号召教育部门和高校依托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尤其是职业教育更要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开展扶贫脱贫工作。分析高职院校在助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有高职院校内部的因素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不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等,又有高职院校外部的因素如与当地农村及农业企业的合作尚不深入等,从而导致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亟待改进。二、解决高职院校助推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对策在“三农”建设中,许多高职院校依托自身在教学、培训、科研、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针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索,通过改革学校培养体系、搭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农业产学研结合以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式,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1.以社会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创建特色专业,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涉农企业提供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形势以及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坚定面向社会、面向“三农”的办学方向,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紧扣市场需求,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虽然当前国家对涉农专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但由于农业产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涉农专业的发展仍困难重重。对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涉农专业时,不仅要依据当地农业发展布局,加强涉农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还要加强涉农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具体来说,第一,高职院校要改革用人制度,在师资引进、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向涉农专业倾斜。同时,还要积极聘请农业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主题讨论等,完善涉农专业教师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二,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建设。由于目前许多课程脱离了农业生产实际,不能体现农业发展的最新科研成果,导致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难以成为合格的涉农专业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面向农业企业和农业岗位设置课程的方针,将课程内容与农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本土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并加强对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开发和管理。第三,高职院校要加快建设一批校内外农业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参与实习实践的平台和氛围,从而使学生成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争取获得专项资金和行业企业支持,用于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建设,还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生产性、区域性、综合性的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基地,从而为涉农专业的发展奠定实践基础。理论知识只有转化为实践行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与农业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通过让学生参与顶岗实习、为学生推荐就业、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合作的层次和内涵。2.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搭建重要平台,加大对本区域内特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平台既可以展示当前农业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又可以展现当前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工具,从而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产增收。此外,这些平台还能发挥有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同类地区的技术推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示范,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高职院校在搭建平台时,一方面要通过调研来了解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只有了解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和特点,才能制订贴近农业发展实际、适合农业发展的平台构建计划,从而提高平台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涉农专业的优势和特点来搭建平台。高职院校要将平台办成农民学习技术的摇篮和品种繁殖基地,需要将自身在农业产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加以检验并广泛推广,不断扩大技术和产品辐射半径,同时还要选聘有较高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辅导农民,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3.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大力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及科技扶贫工作。高职院校要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力度,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优势和作用。具体来说,第一,高职院校应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鼓励涉农专业师生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建立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有效机制。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课题必须来源于农业发展实际,应针对农民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合农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必须能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并转化为生产力。第二,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和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下乡、技术下乡,组建农技科研创新团队,深入农村开展农技研究和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农民脱贫增收,还能更有效地推动农业创业项目的发展,帮助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行推广,从而提升院校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能力。例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并实践了“岗位能力导向、四方联动共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坚持以专业为纽带,以现实资源共享为目的,实现了学校、企业和科研团队在设备、技术、教学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推动农业科研成果顺利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高职院校还应依托自身在教学、培训、科研、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农民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进农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下乡,带动乡村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增加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例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特色“涉农”专业,将专业建设纳入基地建设范围,实现基地专业一体化,形成了现代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物流的产业链,不仅促进了涉农专业相关技术的大力推广,也带动并辐射了周边地区脱贫,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4.创新服务“三农”,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技能培训。当前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明天谁来种地?当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和资源硬约束的“地板”日益趋紧,谁能种好地?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建设的形势,只有加快培育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打造高素质的农业生产队伍,才能助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所谓的职业农民,就是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要促进农业发展、改变农业现状,关键要提升农业人才的软实力,培育一批接受农业发展新理念、掌握农业发展新技术、懂得农业市场营销新策略的高素质专业型职业农民。只有这些高素质的农业人才不断参与农村建设,带动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走向现代化。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当地,服务“三农”,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具体来说:第一,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抽出涉农专业的骨干教师组建师资队伍,加强对现代农业从业者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关实用知识和技能。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抽调农技、畜牧、建筑、旅游、电脑等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农民夜校师资队伍,主要培训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乡村旅游建设、农村电商经营等实用技术。通过组建农民夜校,提高了受教育农民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当地旅游、电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全省各地农村不同的区域经济和产业化发展特点,以创业培训为中心,积极探索创业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建设一些特色项目,从而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例如,可以将与农村生活联系密切的科技与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内河船员培训、机动车驾驶与修理、家电维修、电子商务、实用建筑技术等培训项目设为特色项目,通过这些特色项目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第三,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建设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依托校园信息化资源和自身的资源、信息优势,建成网络培训平台和数字化培训资源库,从而多方位有效地增强学员的综合技能。第四,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创业扶持工作,选拔物流、电子、旅游和建筑类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创业扶持对象,并给予适当的创业扶持资助,鼓励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当地农民致富。除开展校内培训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送教下乡”“送科技下乡”“送家电维修下乡”等科普惠农兴村活动,把农村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这些措施增强了高职院校服务农村的能力,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紧密结合并相互支撑。5.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培养高技能农民工,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资源转化的平台、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它在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取向、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建设、教学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改革。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国家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市技能大赛和校级技能大赛构成的职业技能大赛系统,并逐步拓展了职业技能大赛的影响范围。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积极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培养选拔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民工,使他们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以农民工技能大赛为契机,努力构建劳务培训体系,积极探索劳务培训方式。该学院在2016年举办的四川省第六届农民工技能大赛的电子商务、工具钳工、钢筋工、数控车床、汽车维修等多个项目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农民工。技能大赛提升了这些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素质,从而使他们不仅能够在当前工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也能够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三、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基于自身的涉农专业优势以及在科研、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集中优势,在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农业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找准自身定位,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支农、助农途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贡献推动力量。[参考文献][1]曹雅萍.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推广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OL].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2016-10-12] ?MUx1eFl 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ZWR0RnkzbVViM01 WRjI2SExHK0Z0YkpwcEViUElSOGU=.[2]王书升.黑龙江农业高等院校在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OL].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2016-10-12]. ?JmWWVkdEZ5M21WNzNNVkYyNkg3TzdIOVhFckpFYlBJUjg=.[3]李英禹.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的驱动机制与对接措施研究[D/OL].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5[2016-10-12]. ?VI4ZVgxTHV4WVM3 RGgxVDNxVHJXTTFGckNVUkwyZlllZHRGeTM=.[4]张慧慧.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及作用机制研究[D/OL].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2016-10-12]. ?DOEhkRE pxW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 MMmZZZWR0RnkzbVc3M0FWRjI2SGI=.[5]秦佳蕾,李国杰.印度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业科技进步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2(8).[6]郭晓丽,付国伟.国外高等农业教育支撑农村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7]赵鑫,李英禹.农林高校毕业生服务现代农业政策路径解析与完善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孙鸿雁,郭翔宇.高校服务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宁夏农林科技,2012(4).[9]章利华,黄思杰,刘涛.农业高校校办产业服务农业产业化新模式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产业联盟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5(6).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0/0726/384.html

上一篇:做好农业技术档案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分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