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晋中方言中农业动词及农耕文化研究以马首农言(3)

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上,可以看到,针对不同作物的收获,所使用的动词是非常多样的,每一个动词都有其特定的语义指向。除上述表达“收获”义的动词外,其他动词的使

以上,可以看到,针对不同作物的收获,所使用的动词是非常多样的,每一个动词都有其特定的语义指向。除上述表达“收获”义的动词外,其他动词的使用也非常有特色。如:

洒,用于豆类、白菜等的播种。这些作物的种子较小,且不需深埋于土壤,将种子置于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薄土即可。“洒”种子时,取一定的颗数边走边丢。

间,用于间苗。谷子等作物不能密植,其幼苗破土后,在植株密集的地方,拔除多余的苗,使相邻两株之间保持合适的间隔,不至于因为争抢养分而导致整体质量下降,从而提高产量。

在对动词的剖析中,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同一动词指向的不同作物的共同特征;反过来说,由于农作物的形貌特征和生存习性存在差异,所以在表达同一意义时选用了不同的动词,是在客观环境制约下的自然选择。这实际上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获得的对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认识的总结,也是劳动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语言生根在现实生活需求的土壤上,动词使用的背后是广阔的农业生产图景和农村的文化生活,其中沉淀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们选取了小店和平定作为共时比较对象,它们是寿阳周边的两个地区,与寿阳同处太原盆地。在对比小店方言和平定方言中农业动词的使用情况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在语音,还是动词的指向上,它们之间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农业文化植根于自然地理环境,相类的自然环境孕育出相似的农业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区域文化内部发展的协调性。

三、结语

《马首农言》是一部综合性农书,覆盖了寿阳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通过整理全书的语料,我们初步勾勒出寿阳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并以农谚和动词为参照,对寿阳的农业文化进行了探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限于资料的匮乏和团队能力,现在我们仅仅解开了山西农业文化的一角,之后我们将着眼于本书的农谚讹误考证、农器对比、农业民俗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更细致地描摹当地农业发展的全貌。

参考文献:

[1]高恩广,胡辅华.马首农言注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寿阳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觉罗石麟修.储大文纂.山西通志[M].太原: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北京:中华书局,2006.

[4]王俭.平定话[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

[5]沈明.太原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7]缪启愉.《马首农言》的种植特点和名物考索[J].中国农史,1998(1).

[8]尹二苟.《马首农言》中“回回山药”的名实考订——兼及山西马铃薯引种史的研究[J].中国农史,1995(3).

[9]叶静渊.《马首农言》中的“扁豆”考辨[J].中国农史,1995(1).

[10]汪维辉.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4(4).

[11]杨常伟,杨小明.祁寯藻农学思想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5).

[12]许巧云.《〈马首农言〉注译》补释[J].四川大学学报,2011(6).

[13]黎凤,李英.山西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六)[J].山西农经,1995(2).

[14]王树英.简析清代农书《马首农言》[J].中国农学通报,2015(3).

[15]弓素花.祁隽藻民本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6]王莉群.《齐民要术》农作物名物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文章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nyjsyzb.cn/qikandaodu/2021/0322/733.html

上一篇:农业的出现与人类语言起源
下一篇:诗经中的农业生产实践

农业技术与装备投稿 | 农业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农业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农业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农业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